秋馬鈴薯。
播種期在8月中旬—9月上旬,高山區可略早
又到了播種馬鈴薯的時期。秋天來了,氣溫濕熱,秋洋芋如何選種、種植,才能高產優質?8月5日,記者針對這些問題,采訪了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馬鈴薯專家何衛。
“秋馬鈴薯既是糧食作物又是蔬菜作物,其生育期短、投入少、效益高,是我省晚秋糧食作物中最具增產、增收潛力的作物。但是由于秋天氣溫高,容易爛種,而且種薯休眠期尚未過,容易出苗不齊,產量降低。為此我們研制了一系列秋作馬鈴薯耐高溫濕害高產關鍵技術,達到高產增效。”何衛講述了具體技術措施。
地塊選擇
地塊選擇選擇生產條件良好、遠離污染源、砂壤土、利于排灌的田塊種植秋馬鈴薯。前茬以禾谷類或豆類作物為好,避免與茄科作物連作。
深溝高壟,防除濕害在前作成熟期或收獲后及時進行開溝排水,做到田土中不積水。排滲水性好土壤濕度不大的田、地,有條件的要進行精細整地,做到土壤松軟,起壟要做到深溝高壟。水稻等積水田塊邊溝及中溝深度一般做到30cm以上,廂面平整。此外,田塊應提早翻耕,尤其是土壤較粘的田塊,應通過日曬、風化,使土壤疏松,有利于馬鈴薯生長。
種薯選擇
種薯選擇選擇適宜于本生態區的中早熟馬鈴薯品種和己過休眠期的生理年齡適宜的優質脫毒種薯 (播種前20天左右,根據種薯休眠特性和生理年齡對冷藏的種薯進行變溫和散射光照射處理,促使種薯打破休眠并得到最佳生理年齡)。
提倡小整薯播種,大塊種薯需切塊消毒,并帶有頂部芽眼。將種薯(種薯切塊需待刀口晾干愈合后)置于黑暗、潮濕條件下催芽,盡量避免用赤霉素(920)處理種薯,以避免長出纖細芽和從安全的角度考慮。待芽長0.5厘米-1厘米時,攤開晾芽、播前煉芽、安全殺菌劑噴灑,以防治爛薯爛苗。
適時播種
秋作馬鈴薯在栽培過程中,有其獨特的氣候要求。播種過早溫度較高,前期易受“秋老虎”高溫危害,苗勢生長弱、發病重、品質差、產量低;播種過遲,生長慢、苗小,后期易遭早霜凍害,提早成熟,產量也低。因此,馬鈴薯要求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及時早播,并盡量延長有效生育期,以達到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的目的。
秋作馬鈴薯的播種期一般在8月中旬—9月上旬之間,高山區可略提早。播種宜于早晨和下午進行,陰天可全天播種。若遇高溫烈日,播穴應深些,并隨播隨覆土。如果馬鈴薯與油菜等套作,每畝6500窩左右。
施肥要點
秋洋芋由于其生育期較短,前期高溫出苗快,后期低溫生長慢,因此,在施肥上應該掌握重基肥,早追肥,促使前期有足夠的營養生長量,搭好豐產苗架。
秋作馬鈴薯在施肥方面,相對冬春作減少基肥至70%左右、增加追肥,有機與無機相結合,平衡施肥。追肥用0.5%的磷酸二氫鉀液,進行葉面追肥1次-2次。
病害處理
在病蟲害管理方面,苗期注意防除青枯病,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和銷毀。
晚疫病對秋馬鈴薯產量影響大,必須及時防治。同時,要加強對芽蟲的防治。瘡痂病發生較重的地方要特別注意輪作,選用抗病品種,在薯塊膨大期增加土壤濕度,用8%代森錳鋅粉劑灌窩等。
馬鈴薯收獲播種到采收一般為110天左右,莖葉淡黃,基部葉片已枯黃脫落,匍匐莖干縮,即可收獲。(記者 左杉 文/圖)
原文標題:秋季馬鈴薯咋個種?聽專家的
原文鏈接:http://country.scol.com.cn/shtml/scncrb/20180815/60309.shtml
(編輯 鄧斯淇 責任編輯 賴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