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我省受氣溫偏高和降水偏多影響,水稻穗期病蟲害呈現重發態勢。全省各級農業部門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多舉措全面打響水稻穗期病蟲防控戰,全力保障水稻豐收。截至7月19日,全省水稻病蟲發生面積2678.96萬畝次,其中二化螟發生1856.85萬畝次,較去年同期增加 6.04%。
一、及早部署,落實責任
年初,省財政共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開展水稻等農作物病蟲監測預警,4000萬元用于開展政府購買水稻穗期病蟲害防治公共服務試點。省農業廳4月、6月先后舉辦了全省水稻病蟲害防控現場會,印發《關于加強水稻穗期病蟲害防控工作的通知》,派出4個督導組,分赴18個市(州)、69個縣(市、區)開展水稻中后期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督導,確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開展。
二、加強監測,掌握動態
5月初,省農業廳植保站啟動了全省水稻重大病蟲發生及防治信息周報制度,適時掌握病蟲發生動態。5--7月農業廳先后兩次組織召開專家會商會,研判全省水稻重大病蟲害發生趨勢,發布病蟲趨勢預報。目前,全省已發布大春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情報、動態、警報706期,發布電視預報204期次,印發技術資料418萬份,發送手機短信74萬條。
三、統防統治,提高防效
今年繼續在46個糧食主產縣開展“政府購買植保病蟲害防治公共服務”試點。項目縣充分利用4000萬財政補助資金,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目前,全省已防治水稻病蟲害3990.9萬畝次,占應防面積的149%,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1235.1萬畝次,占防治面積的31%。
(編輯 夏霜梅 責任編輯 賴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