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成為今年增收第一要素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在成都召開“2016年上半年國家調查主要數據通報會”,通報今年上半年我省民生經濟運行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2016年上半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62元,同比名義增長10.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上半年四川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較大,反映了四川上半年在改善民生方面成效明顯,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農業生產穩定,價格總水平保持溫和運行,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改善民生成效良好。
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全省夏收糧食播種面積2620.5萬畝,減0.4%,單產229.4公斤/畝,增0.3%,總產量達601.1萬噸,略減0.1%,總體保持基本穩定。全省牛羊、家禽出欄數量增加,呈現穩定發展勢頭,受前期產能調整萎縮和能繁母豬存欄減少影響,生豬出欄數量有所下降。上半年,全省豬牛羊禽肉類總產量達292.4萬噸,同比減1.2%,其中,豬肉產量219.6萬噸,同比減2.6%。
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上半年四川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0%,呈現溫和上漲態勢。其中6月份同比上漲1.7%,環比持平。分類別來看,八大類消費商品價格同比“七漲一跌”。食品類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1.2%,鮮菜價格上漲11.8%,豬肉價格上漲33.1%,水產品價格上漲1.7%,鮮果價格下降4.7%。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上半年,四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8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9.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8元,同比名義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城鄉收入之比為2.44:1,較去年同期2.48:1縮減0.04,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上半年四川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超過10%,一是全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投入力度很大,效果十分明顯。近期通過對烏蒙山區、秦巴山區、高原藏區等四川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151個村的 ‘扶貧攻堅、農民增收’專題調研顯示,通過精準扶貧,當地上半年人均收入增長超過20%,遠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所以精準扶貧成為四川今年增收第一要素。二是農副產品價格上漲,特別是生豬、蔬菜、水果價格上漲,對農民增收是個重要的因素。三是四川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對促進農民增收的效益也相當明顯。”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居民收支處處長明國光介紹。
(編輯 馮莉 責任編輯 賴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