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是指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山洪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流速大、沖刷破壞力強,水流中挾帶泥沙甚至石塊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災,一般分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山洪及其誘發的泥石流、滑坡,常造成人員傷亡,毀壞房屋、田地、道路和橋梁等,甚至可能導致水壩、山塘潰決。
山洪災害不斷加重的趨勢與人類活動的影響密切相關。通過提高防洪標準、調整人類活動方式、增強山區群眾防災避災意識,可以達到減少山洪災害發生頻率或減輕其危害的目的。應對不同類型的山洪災害必須采取不同的、與之相應的防治對策,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山洪在山洪防治規劃中,近期宜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為主,遠期以植物措施為主。
要合理劃分山洪影響區域。針對各地的氣候和地質及地貌條件,在認真分析歷史山洪災害造成危害的基礎上,確定山洪易發區,這是山洪防治的首要工作。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山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及危害性的程度大小,一般將山洪易發區劃分為危險區和警戒區。危險區是指已發生過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地區,以及河道兩岸洪水位以下的低洼地帶或洲灘;警戒區是指經監測一旦遇到強降雨時,極有可能發生山體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地區。
要科學確定災害特征雨量。科學確定山洪致災的特征雨量是山洪防治,特別是制定山洪防御方案的關鍵依據。一般可根據當地下墊面條件和對歷史山洪災害形成及演變過程的分析,確定警戒雨量和危險雨量。警戒雨量是指當一定時段降雨達到某一特征值,且如果降雨仍繼續,即有可能發生山洪災害的雨量;危險雨量是指當一定時段降雨達到某一特征值,即有可能發生山洪災害時的雨量。
突遇山洪時的應急措施:保持冷靜,聽從指揮,向較高地方轉移,撤離危險區。山洪暴發時,不要沿溝谷往下跑,而要向兩側高處快速躲避。千萬不要涉水過河。被山洪困住時,應及時與當地有關部門取得聯系,或發出求救信號。
(編輯 劉春蘭 責任編輯 賴武明)